炎症达标时代来临?李建军教授谈ASCVD抗炎治疗新范式
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与炎症的认识加深,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变革。尽管以他汀为代表的降脂治疗已广泛使用,仍有大量患者在血脂达标后发生心血管事件,提示我们需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键驱动因素——系统性炎症。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(
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与炎症的认识加深,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变革。尽管以他汀为代表的降脂治疗已广泛使用,仍有大量患者在血脂达标后发生心血管事件,提示我们需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键驱动因素——系统性炎症。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(
在EPIC-Norfolk研究的17,087名基线健康参与者中,检测其血浆LDL-C、hsCRP和Lp(a)水平,并随访20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(MACE)发生情况。
Ventyx Biosciences日前宣布,其口服、每日一次的小分子VTX3232在一项针对肥胖并伴心血管风险因素患者的2期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。该研究共入组175例受试者,比较VTX3232与安慰剂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差异;结果显示,VTX3232无论作为单
日常关注血管健康时,你通常会关注哪些指标,是血压、血脂,还是血糖?然而,你可能忽略了一个对心血管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“隐形杀手”——炎症。
2型糖尿病(T2DM)作为全球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,其危害早已超越血糖异常本身,长期失控的代谢紊乱会引发全身多系统靶器官损伤,在T2DM治疗中实现“超越降糖、多器官保护”已成为学界共识与临床核心需求
临床实践中,我们时常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:为何部分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已达标的情况下,心血管事件风险依然居高不下?这一“残余风险”的背后,一个关键因素正从幕后走向台前——慢性低度炎症。近日,美国心脏病学会(ACC)发布了《2025年炎症与心血管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、奥古斯塔大学合作,招募598名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人参与研究。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,一组每天服用可可提取物胶囊(每天500毫克黄烷醇,其中含有80毫克表儿茶素),另一组每天服用等量安慰剂。在研究开始前、开始后第
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已获广泛认可。然而,如何精准识别具有高残余炎症风险的个体,仍是实现个体化干预的关键挑战。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(ESC 205)上,来自英国的Kenneth Chan教授系统介绍了ORFAN研究的最新成果,揭示